[妈妈级/网络配置/磁盘分区]Ubuntu Server 24 LTS的安装与配置
Welcome to Linux !
无论是为了搭建个人项目还是支持企业应用,本文所介绍的Ubuntu Server都以其出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
在这篇指南中,我们将一起走过从安装到基本配置的每一步,服务器快速上线,发挥最大效能!
0.准备工作
1.准备两台电脑,一台需要联网,用于做准备工作;另一台用于安装操作系统,推荐联网
2.一个不低于4GB大小的U盘(推荐8GB大小)
1.前往官网下载镜像
启动浏览器,前往Ubuntu官网https://ubuntu.com/download/server下载最新的LTS镜像
如遇到如下图的跟踪设器置,选择Accept all and visit site或自行管理跟踪器即可
下载完成后,应该为.ISO后缀的镜像文件,稍安勿躁,我们马上进行下一步。
2.下载启动盘制作工具并创建启动介质
我们推荐使用Rufus创建临时启动启动盘
1.启动浏览器,前往Rufus官网https://rufus.ie下载软件
2.因为我们是临时使用,所以仅需下载便携版创建启动U盘即可
3.下载后,打开Rufus,检查更新自选即可。
4.插入准备好的U盘,从Rufus选择刚下载好的ISO文件
5.确认好后即可按下开始按钮,弹出任何选择性提示框,选择推荐值即可
若提示存储设备上的所有数据将会被清除,强烈建议检查好U盘内没有重要文件且是希望刷写的设备再确认
等待状态进度条完成
完成后即可弹出U盘,USB启动介质准备完成
3.设置电脑从USB设备启动
这是市场大部分OEM设备的启动快捷键,在开机时按下即可进入对应界面(转载自极客道 geekdao.cn,重编辑后引入本文)
Tips:可以使用Ctrl+F快捷键快速在浏览器内检索你的品牌
此处使用Oracle VM VirtualBox进行演示安装
Tips:大部分PC主板在开机时会在屏幕提示进入启动选择界面的快捷键,可以从此处判断自己的设备如何进入启动选择界面
若成功通过USB设备引导到Ubuntu,你应该会看到如上选项,直接选择第一项Try or Install Ubuntu Server即可
4.正式安装Ubuntu Server
1.选择区域和语言
等待CLI界面加载,直到出现以下界面:
通过↑/↓/Enter键选择安装程序语言。方便理解,推荐直接使用默认的English即可
此处为选择键盘布局,推荐直接使用English默认的美式键盘即可,Enter键进行下一步
2.选择安装类型
此处可以通过↑/↓/Enter键选择安装Ubuntu的类型
Ubuntu Server :推荐选项,标准Ubuntu Server安装,默认安装包含一套经过Ubuntu团队精心挑选的软件包,可为服务器提供舒适的操作体验
Ubuntu Server (minimized):最小化Ubuntu Server安装该版本经过定制,在不需要频繁登录后台的环境中运行时占用空间较小
Search for third-party drivers:可以额外勾选,主要用于在安装时联网搜索第三方驱动,一般不需要,Linux系统与大部分硬件平台早已高度配合,大部分情况不需要额外安装驱动
因为本次安装Ubuntu仅是为了特定后续需要安装的业务和软件,不需要多余的软件包。因此使用minimized继续教程。
将光标移动至[Done]进入下一步
3.设置网络连接
接下来进入如下的网络配置界面
Tips:网络环境中若有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服务可供自动分配IP地址,若无固定内网IP需求或可在路由器操作,可以跳过这些步骤
选择网卡
接下来以仅IPv4、网关192.168.1.1、IP地址192.168.1.10、子网掩码255.255.255.0且关闭DHCP自动分配IP地址为例,配置网卡连接互联网
将光标移动至网卡名称,也就是NAME栏下侧
设置网络
随后通过Enter→Edit IPv4进入IPv4地址设置子菜单,修改IPv4 Method选项为Manual,自定义配置网络选项
网段由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人为决定,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子网掩码
IPv4地址是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的,通常分为四个八位字节,每个字节用十进制表示,中间用点号分隔,如192.168.1.10
给定一个IP地址和一个子网掩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出该IP地址所在的网段:
理解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也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用于标识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在您的例子中,192.168.1.10/24表示前24位是网络部分,后8位是主机部分。子网掩码“/24”意味着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计算网段:要计算网段,需要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按位逻辑AND运算。由于子网掩码的前24位都是1,所以对于192.168.1.10/24,网段就是192.168.1.0。
确定可用的IP地址范围:
在这个例子中,前24位是网络部分,剩下的8位是主机部分,这意味着最后一个八位字节(0-255)可以用来分配给主机。因此,192.168.1.0/24网段下的可用IP地址是从192.168.1.1到192.168.1.254,其中192.168.1.255通常是保留作为广播地址
子网掩码的表示:
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明了网络的划分。在这个情况下,每一个IP地址的前三个八位字节(192.168.1)都是一样的,最后一个字节(0-255)代表了不同的主机
总结
总结一下,对于IP地址192.168.1.10/24
网络地址(网段)是192.168.1.0
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可用的IP地址范围是192.168.1.1到192.168.1.254
因此网段/掩码的输入格式为192.168.1.0/24
确认输入无误后,选择Save,随后检查"Continue Without Network"变为Done则表示网络配置有效,则可进入下一步
设置网络代理,一般不需要配置,部分无法连通的源可以通过接下来的镜像源服务器配置来完成,直接Done即可
Tips:若有需求,可以自行在内网或外网搭建并配置代理服务器,并将地址(包含https等协议)和端口输入后测试连通性即可
Ubuntu server第一个配置难点-网络配置就成功完成了
4.配置镜像源
为什么要配置镜像源?
因国内访问Ubuntu部分源过于慢,在中国大陆地区,为了提高Ubuntu的软件包下载速度,可以使用国内的镜像源
镜像源列表
这里列一些国内镜像源,选择自己喜欢的配置即可
1.阿里云
http://mirrors.aliyun.com/ubuntu/
2.腾讯云
http://mirrors.tencent.com/ubuntu/
3.清华大学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
4.网易
http://mirrors.163.com/ubuntu/
将其输入至地址栏,等待系统的拉取检测,若成功,则镜像源配置完成,可进行下一步
5.配置硬盘
接下来,我们来到Linux配置的第二难点——配置硬盘和分区
1.设置挂载方式
首先配置硬盘的挂载方式,这里选择Custom storage layout后下一步即可
Tips:双系统请移步Ubuntu桌面版等Linux桌面操作系统,配置方式与桌面版类似
知识拓展
1. 使用整个磁盘(Use an entire disk)
选择这种方式意味着将整个磁盘分配给操作系统使用,而不进行复杂的分区或逻辑卷管理。这种方式简单直接,适合于不需要高级存储管理的小型系统或初学者使用。
2. 将此磁盘设置为LVM组(Set up this disk as an LVM group)
逻辑卷管理(Logical Volume Manager, LVM)允许用户将一个或多个物理磁盘上的空间组合成一个或多个逻辑卷组(Volume Group, VG),然后在VG上创建逻辑卷(Logical Volume, LV)。这种方式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允许动态调整文件系统的大小,而无需重新分区。此外,LVM支持镜像和快照等功能,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加密LVM组(Encrypt the LVM group with LUKS)
如果选择了LVM,还可以进一步选择加密LVM组。LUKS(Linux Unified Key Setup)是一种用于块设备的加密标准,它可以提供全磁盘加密或部分磁盘加密的功能。使用LUKS加密LVM组可以增加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3.1创建恢复密钥(Create a recovery key)
如果选择了加密LVM组,还可以创建一个恢复密钥。恢复密钥可以在主密码丢失的情况下用来解锁磁盘,从而恢复对数据的访问。这种方法增加了安全性,同时也提供了在忘记密码时的一种备份解决方案。
4.自定义存储布局(Custom storage layout)
选择自定义存储布局则允许用户手动划分磁盘空间,创建自己需要的分区或逻辑卷。这种方式适合于那些熟悉Linux分区和文件系统管理的专业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精细地控制每个分区或逻辑卷的大小和用途。
每种方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您的具体需求、对安全性的要求以及管理复杂度的接受程度。如果您只需要简单的存储管理,那么使用整个磁盘可能就足够了;如果您需要更灵活的管理方式,LVM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对于高度敏感的数据,加密则是必不可少的。
2.配置分区大小
首先选择[Reset]重置配置,让所有分区由我们分配
Tips:如果你的硬盘内还有保留历史系统的文件,推荐检查确实没有重要文件后直接进行格式化处理;如果硬盘本来就是空的,则无法选中
认识分区
在Linux系统中,根据系统设计和用户需求的不同,可以创建多种类型的分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区及其用途:
根分区(/):
根分区是Linux系统中最基本的分区,包含启动系统所需的全部文件,如内核、系统二进制文件、配置文件等。它是Linux文件系统的起点,所有其他文件系统都是相对于根目录来组织的。
/boot 分区:
专门用于存放引导加载器(如GRUB)的配置文件、内核映像文件(vmlinuz)和初始化ramdisk(initrd)等。在某些情况下,将/boot分区独立出来可以确保系统的引导过程不受根分区潜在问题的影响,尤其是在使用UEFI固件的系统上。/
交换分区(/swap):
交换分区用于充当虚拟内存,当物理内存不足时,系统可以将部分不活跃的数据移动到swap分区来释放内存空间。swap分区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home 分区:
用户数据通常存储在/home目录下。将/home分区独立出来的好处之一是,即使重装系统,用户的个人文件也能得以保留。
/var 分区:
包含可变的数据文件,比如日志文件、邮件队列、数据库等。将/var分区独立可以避免这些文件占用过多的根分区空间。
/usr 分区:
用于存放只读数据,如程序包文件、文档和共享资源等。/usr分区通常与根分区合并在一起。
/tmp 分区:
临时文件存储的位置。有时会将/tmp分区设置为RAM磁盘,以提高文件读写的效率。
/opt 分区:
通常用于存放第三方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不是系统自带的,而是由第三方提供的。
/srv 分区:
存储服务数据,比如Web服务器的HTML文件、FTP服务器的数据等。
此外,Linux系统中还存在逻辑卷管理(LVM)分区,允许用户创建逻辑卷组(Volume Groups, VG)和逻辑卷(Logical Volumes, LV),从而实现更灵活的磁盘空间管理和动态扩展。
请注意,并非所有的Linux安装都需要上述所有分区,实际上,具体的分区方案会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和偏好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家庭用户或小型办公室来说,可能只需要一个根分区(/)加一个交换分区(/swap),而其他分区则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决定是否创建。
因此,在我们的演示中,只会创建根分区和swap分区,剩下的必要分区(例如/boot等启动分区)则通过系统自动创建即可。
Q:swap?我该设多少?
A:我们推荐根据Red Hat推荐的大小来进行分区,因此推荐4GB
Q:boot?我又该设多少?
A:Ubuntu Server LTS 24已经不强制使用/boot分区,因此本次教程不再展示。
对于大多数现代系统来说,一个合理的 /boot 分区大小应该在 200MB 到 1GB 之间。如果你的系统不需要经常更新内核或者你不保留很多旧的内核版本,那么 200MB - 500MB 可能就足够了。然而,如果你倾向于保留多个内核版本以备不时之需,或者你的系统有特殊的启动需求(例如,需要多个引导加载程序共存),那么你可能需要一个更大的 /boot 分区,甚至可以达到 1GB 或更多。
boot 分区的大小取决于你的系统可能需要存储的内核版本数量以及任何其他启动相关文件的大小。
随着 UEFI 的普及,一些系统可能不再需要单独的 /boot 分区,因为它们可以在 ESP(EFI System Partition)上存储引导加载程序和相关文件。但是,如果你的 Linux 发行版仍然推荐使用 /boot 分区,那么上述建议大小应该适用。
如果真的需要或者希望防患未然,分区方法与根目录同理,只需将mount从/选择为boot,大小500MB~1GB均可
还有要问的吗?可以去问问应娘
决定好后,分区配置为
Swap→4GB
根目录"/"→剩余的全部空间
1.首先分配swap分区大小
2.配置根目录大小
若弹出警告,继续即可
确认执行破坏性行为
选择"Continue"后将开始安装过程,并导致所选格式化磁盘上的数据丢失。
安装开始后,你将无法返回此屏幕或之前的屏幕。
确定要继续吗?
好了,所有的难点,磁盘分区、网络配置都已完成!准备享受接下来简单的安装体验吧!
6.配置服务器名、用户名及密码
1.设置服务器名、用户名、密码
2.选择增值业务
仅限Ubuntu Pro用户,本文不再赘述激活方法;若购买了Pro,可以查阅官网文档
3.配置SSH
勾引Install OpenSSH server,默认设置即可,用户名及密码默认为上方设置的用户名及密码
4.第三方驱动
若再一开始选择了检测并安装第三方驱动则会弹出以下界面,继续即可
5.猜你喜欢
Ubuntu推荐的一些软件包,按需选择后下一步即可
7.感谢阅读!
正在向计算机安装Ubuntu,等待完成即可,完成后先不要急着拔掉安装介质,先选择[Reboot now]命令重启
等待屏幕出现Please remove the installation medium, then press ENTER后再移除安装介质,按ENTER重启服务器,进入Ubuntu server
8.Welcome to Ubuntu!
进入CLI界面,享受Ubuntu!
呃...当然,要想正式在生产环境和个人开发使用,你还需要安装面板软件来远程管理服务器。
9.安装面板,正式投入使用
我们推荐使用1Panel面板来管理服务器
此步骤仅需一步,非常简单,可以直接通过官网的步骤快速上手1Panel
本文将讲述更多面板安装时的细节
因为使用OpenSSH远程访问可以正常显示中文,我们推荐在电脑上安装OpenSSH客户端远程安装面板。
当然,本地也是可以的,但大概率不会正常显示中文
从远程终端安装面板(推荐)
因为CLI界面的局限性,让其显示中文并不合适,且一般情况下均为乱码。此处推荐使用SSH客户端远程连接到服务器安装面板,有正确的中文文字显示。
具体教程可以看这里↓
从本地安装面板
登入本地CLI界面,通过以下命令一键安装1Panel
curl -sSL https://resource.fit2cloud.com/1panel/package/quick_start.sh -o quick_start.sh && sudo bash quick_start.sh
设置 1Panel 安装目录(默认为/opt):
↑正确显示的文字,这里推荐输入"/"根目录,直接回车或超时则自动使用默认值
等待docker等文件下载并安装完成,若中途失败推出,重新启动一键脚本即可
一般情况下一直回车即可,不需要做过多设置,若有需求,可参考下图
使用SSH远程的话,可能更好接受一点(红框内均为可配置项):
如果没有额外设置,全部采用脚本默认的方式安装,你可以在安装结束时获得登入面板的信息
登入到后台,使用用户名密码即可享受1Panel面板的出色体验!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授权。